alive品味書限量珍藏版 暢銷雜誌2017



alive品味書限量珍藏版



alive品味書限量珍藏版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
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

今天要跟你們推薦

alive品味書限量珍藏版

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

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~

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

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!

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

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~

分享給你們囉!





alive品味書限量珍藏版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食尚玩家9月2016第347期



momo購物網折價券



食尚玩家6月2015第321期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  • 第一本將美食、居家、建築、時尚、音樂、藝術…等生活面向知識系統化的專書!
    - 不容錯過的品味知識》
    MoMA、大都會博物館、公藝術、普普藝術、摩天大樓、紐約十大電影經典場景、Loft建築、SOHO、經典時尚大師、牛仔褲、帆布鞋、嘻哈、牛排、早午餐、爵士樂、百老匯等知識,一次收藏
    - 深入全球四大品味之都》
    5月號─巴黎7月號─倫敦9月號─紐約11月號─京都
    - 國內外80位達人,你的品味顧問團》
    巴黎凡爾賽宮副館長Beatrix Saule、倫敦Monocle 總編輯Tyler Brule
    飲食文學作家 韓良露、巴黎在地 20 年老饕 謝忠道
    寬庭董事長 陳靜寬、博物館達人 郭倩如、日本文化觀察家 劉黎兒、現代傳播媒體集團珠寶及腕表總監 何立德…
    - 跨界客座總編輯》
    盛邀師承安藤忠雄,建構「台北故宮博物院」、「誠品書店」等文化空間魅力的建築大師 ─ 陳瑞憲,擔任「alive品味書」客座總編輯

    ?「alive 品味書」嚮往的生活態度:擁有根基於知識的品味,是會感覺到很幸福的。
    “所謂有品味,好像等同於優雅、有氣質,甚至和某種裝模作樣的態度脫不了關係。但品味不是天生的,沒有高下,它是一種生活態度,是一種能力。是當一個人知識倉庫非常充足時,把裡頭的好東西給挑出來的能力。”
    ─ 台灣首位獲得「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」建築師 陳瑞憲

    alive 品味書1─品味巴黎
    【醞釀品味,先懂路易十四】

    是誰,開啟全球喝香檳的風潮?是誰,讓鑽石成為全球高級珠寶愛用的素材?


    300年前,他,引領法國人在慶祝時刻喝香檳的風尚;
    300年後,光是慶祝跨年,全球就喝掉了3億瓶香檳!

    17世紀前,高級的珠寶首推珍珠,鑽石是沒有什麼用的石頭;
    17世紀後,鑽石代表著權勢與財富,甚至永恆的愛!

    他,是路易十四。
    不得不相信,你的生活,已經完完全全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影響了。

    路易十四讓巴黎人知道,生活就是藝術;從他摒棄主流珍珠,依自己的品味切割鑽石、打磨光澤的例子中,也可看出他讓巴黎人相信:價值不取決於價格與性能,而在於美學與優雅。
    法國文化從此開展,無遠弗屆影響了全世界的生活品味。
    這就是為什麼,alive品味書挑選巴黎成為第一站。
    醞釀品味,從巴黎開始。

    【重新認識巴黎的生活品味魅力】
    法式居家的美學、音樂藝術的品味、不可錯過的博物館、老饕才知道的美食、百年手工皮件的經典故事…更多更多,盡在alive品味書。

    美食?菜餚》法國菜,貴的有道理?
    你付出的價格,並不是只買幾道料理的美味,而是一個超過600年歷史的精緻美食SOP。
    法國料理的價值,來自三個道理︰
    1.歷經600年焠鍊的繁複料理與服務程序 2.高貴廚師養成投資 3.產地的特殊食材
    食材獨特又稀有,加上講究的細節,一頓法式高級料理,貴得的確有道理。

    美食?甜點》講得出馬卡洪的道理,就算修了法式甜點第一課
    有法式甜點之王美譽的「馬卡洪」(Macaron),原為1791年義大利修道院僧侶發明,1799年由法國大革命時逃至法國南錫(Nancy)的修女引進。其材料之簡單:杏仁粉、糖與蛋白;成功關鍵卻極為複雜:溫度、濕度、時間、手勁、時機…,小小一顆,裡頭的學問大有來頭。

    居家?老傢私》能說出故事的老東西,最有魅力!
    法式居家品味不完全是我們所認知的處處精緻,而是一種魅力。
    有魅力的傢俱有個很重要的特色:它們本身都可以說出故事,且能與新舊物件巧妙融合。
    這樣的法式居家風格,其實源自「斷頭皇后」瑪麗,她不喜歡凡爾賽宮的金碧輝煌、過度裝飾,因此收斂華麗與摒棄宏偉,從此啟蒙了後世法國人的居家用色、家具型態,影響至今。

    建築?奧斯曼》拋開名建築物的理論背景吧!
    巴黎建築的偉大,在於它讓人的生活美好,而不是拿來當作朝聖用,為設計而設計。
    關於巴黎建築,你還必須要認識奧斯曼,他是整體性打造巴黎城市看得見與看不見面貌的靈魂人物。以凱旋門為中心,輻射狀的幾條大道,都是奧斯曼作品。

    時尚?經典款》丟掉昂貴品牌,也不追求新品
    世界上公認最懂得穿著的人,絕大部分在法國。但事實上,他們喜歡留舊東西,反而不會一直去買最新的東西。被看出來是太新的東西,還有點丟臉。假如被讚美到的衣物,其實是好幾年前就買的,更令人欣喜。
    他們穿著最重要的原則和態度:就是經得起考驗的經典,並在經典的格局中,再去追尋小小破格變化的樂趣。

    藝術?音樂要點》欣賞音樂,是五感並重的整體享受
    法國人享受的音樂體驗,是很全面的;享受五感,一直是他們的天性。
    例如聽音樂會,無論是舞台、指揮、音樂廳建築,還是中場休息喝的咖啡,都屬於「去聽音樂」這件事整體的饗宴。音樂就是生活中的快樂,不用思考那麼多。
    即使去歌劇院,也不需要穿得太正式。音樂的選擇也可以隨意,今天聽歌劇,明天參加電子音樂派對,都不稀奇。多接觸,就能找到自己所享受的。

    藝術?博物館》羅浮宮兩小時,了解歐洲文化精華!
    如果一生只有一次機會進入博物館了解西方藝術,你會選擇哪裡?
    答案是,羅浮宮。
    它不僅列名「世界四大博物館」之一,更是每年觀光客最多的博物館。
    雖然館藏品數量遠不及大英、故宮、紐約大都會博物館,但它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皇家收藏,地位因此凌駕於全世界的博物館。在羅浮宮兩小時,就能擁覽全歐最重要的藝術品精華,是接觸西方藝術最有效率、最享受的地方。

    alive 品味書2─叛逆倫敦
    【紳士造反!改變全球品味】

    沒有人能忽略倫敦所代表的老傳統有多麼堅強!
    但英國在傳統的骨子裡,總有一根反骨,掙脫傳統,再創主流。
    「敢」,是倫敦人開啟的生活態度

    倫敦,一個到二十一世紀還在講究「紳士」的地方。
    褲管下看不見的繫鞋帶方式,依然定義一個人的身分地位;
    女士出席重大場合,還會帶著看起來不合時宜的古怪帽子;
    許多人衣服上還會帶徽章,徽章放左或右、高或低,都代表著不同的禮節和意義。
    然而,這裡卻也是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開始,向全世界注入叛逆與創新的起點。
    這裡,是首度敢把居家建築管線外露的國度、也是批判、反省的英國搖滾樂起源地;
    當今世界的綠色飲食風潮、環境信託的新觀念,也是從此開始…
    這裡是倫敦,傳統徽章底下叛逆與創新的天堂。

    談建築》英國早在十九世紀,就出現環境信託的新觀念,它將如何展現在此次奧運建築中?
    談居住》英式生活中充滿自然、花草的舒適、愜意居家氣氛,是怎麼塑造出來的?
    談午茶》下午茶中絕不能缺少的茶點─司康(Scone),以及三層點心盤的正確吃法
    談時尚》叛逆女王,薇薇安?魏斯伍德(Vivienne Westwood)讓街頭邊緣的龐克文化發揚光大
    談音樂》說到英國搖滾樂,不得不提到貓王、恰克貝瑞(Chuck Berry)和披頭四(Beatles)
    談飲食》為何工業化造成英國食物臭名?名廚傑米?奧利佛將告訴你英國人引領的綠飲食風潮,背後又是甚麼樣的生活態度?

    【將藝術變成平民生活裡的美感】
    幸而有他,藝術的「服務」層面廣及壁紙、織品、印刷品,他更集合朋友成立商會,生產一般人也能使用的家具、磁磚、地毯,並在第二次的倫敦世界博覽會中販賣,掀起震撼。從此,藝術成為平民生活裡的美感。甚至包浩斯學校,都受到他的影響。
    【叛逆倫敦X精采品味知識】
    為什麼現代人的正式服裝一定是西裝加牛津皮鞋?為什麼大家都喝下午茶?為什麼唸好英文一定要懂莎士比亞?英國瓷器如何取代中國瓷器在全世界的發言權?而搖滾樂可以席捲全球,一個樂團賣破十億張唱片?這些答案,都藏在關於倫敦的知識裡,我們將一一解開謎題。更多更多,盡在alive品味書2 叛逆倫敦。

    美食?下午茶》三層點心盤的正確吃法,非懂不可
    下午茶成為風尚,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的一時興起。如今,從英國女皇到前衛巨星Lady Gaga,都依舊熱愛英式下午茶。
    正統的下午茶Afternoon tea搭配的茶點是高高的三層點心盤。正確的吃法是從鹹吃到甜,由下往上吃。吃到第二層,就不會再回去拿第一層的,否則會被視為不懂禮儀。

    美食?綠觀念》台灣假日小農風潮,從英國查理王子開始
    英國食物,從來不會讓人有置身天堂的想像,但進入21世紀後,英國飲食竟然成為全球一項飲食時尚的引領者—綠色飲食風潮。他們也是讓生機飲食跟美味連結的重要推手。
   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,要數把英國校園午餐帶入新境界,強調健康、倫理、當地、有機的傑米?奧利弗,以及當代有機農業的領頭人物─查理王子。

    居家?鄉村風》英式居家所追求的品味:COZY(溫馨、舒適、親密感)
    英國真正的居家精神,在鄉村式的居住情懷和生活態度。
    鄉村風的四大元素:1. 屋頂低低矮矮,能將自己包覆起來的房子,才有親密感;2. 令房內溫暖、舒適的燈光,一定是昏黃、幽暗,最好燈泡還發熱;3. 再來就是一定要有地毯;4. 最後就是數量絕對超過必要的抱枕,隨意擺在沙發上。

    建築?奧運會》奧運結束後的用途,更有看頭
    今年的倫敦奧運,以「追求綠色」的永續使用概念作為主軸,多數場館都是翻修舊有建築,設計為可拆卸組合的建築體。奧運結束後,也能變身為符合一般賽事需求的場所,永續使用。你一定要認識這些建築:1. 奧運結束後會成為大型自行車公園的「自行車館」;2. 靈感來自移動中的水─「游泳中心」,宛若擁有翅膀可以飛上天的海空兩棲生物;3. 「國際廣播與媒體中心」將成為可創造就業的「科技城」。

    建築?新巴士》倫敦街頭豈能少了紅色雙層巴士
    許多人來到倫敦,必然會搭乘、拍攝倫敦巴士,2008年倫敦市長為改善交通品質,汰換老舊巴士而推動新巴士設計競賽,最後的獲勝者是Heatherwic。他設計的新巴士沿用紅色為底色,與黑色、透明玻璃相間,可以說長得像是國王的勳帶、披風甚至是眼罩。2011年底新巴士投入運行後,也贏得倫敦人的讚賞!

    藝術?搖滾樂》從今天開始,你可以對搖滾樂改觀
    搖滾樂的世界地位代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,透過音樂與歌詞表達出對現實世界的不滿。搖滾樂關心的社會議題極廣,從戰爭、政治、弱勢族群、性別平等…,是一種最純粹的渴望,恰克貝瑞、披頭四、貓王不斷提醒著社會主流:永遠不要忽略弱勢者的聲音。

    藝術?博物館》大英博物館,是綜覽全人類文明的聖殿
    大英博物館擁有超過八百萬件館藏,位居四大博物館之冠。許多館藏除了美學上的力量,其重要性更在於見證人類的歷史與文化,甚至為許多已消逝的文明,留下存在的證據。
    大英博物館內分為十個不同主題的分館,跟一個聞名全球的閱覽室。以閱覽室為中心所延伸出去的圓頂玻璃天花板,是最不能錯過的部分。這裡,培育出無數的文豪與思想家,如詩人葉慈、小說家狄更斯,甚至國父 孫中山先生,於倫敦蒙難時,也常造訪此閱覽室。

    藝術?莎劇》寧可失去五十個印度,也不能失去一個莎士比亞!
    今年正值奧運,倫敦政府廣邀各國劇團輪番演出莎翁名劇,這位獨霸英語文壇四百年的劇作家,跨越時代、種族,有無可抵擋的藝術影響力。莎劇雖不完全是原創,但文字魔力卻是前所未有的。莎士比亞在作品中總共使用了25,000個字彙,是一般作家的四倍多,其中約2,000個自創的新字,如今已融入生活中,包括Cold-blooded(冷血)、Fair play(公平競爭)等,大大豐富了英語的厚實度,你、我學英語時也可能都學過。

    時尚?格紋》地區家徽,變成全世界的經典時尚
    每個人都有一件格子襯衫或一條格紋圍巾。但你可知自己身上的格紋花色,代表什麼身分?格紋起源於愛互相爭戰的勇猛蘇格蘭人,它是一種地區圖騰,各區的格紋服裝也是識別敵我的標誌。19世紀末,名門望族都有專屬的蘇格蘭格紋。私有的圖案登記在案,以姓氏命名,成為地位的象徵,至今已有超過4,500種註冊圖案。世界知名的英國品牌,如Burberry、Daks、Vivienne Westwood,也都以格紋當招牌。

    時尚?牛津鞋》牛津鞋之於紳士風範,最不可或缺
    牛津鞋,男人不能不認識,因為它是當今最正式的男鞋款式;女人也必須瞭解,因為近年流行的boy-friend look「男朋友裝」,也一定少不了它。
    牛津鞋脫胎自蘇格壯和愛爾蘭人所穿的工鞋,最初為了方便在泥濘中行走,鞋頭被雕飾出小孔,以利排水。因為牛津鞋較靴子更為輕鬆自在,漸漸在英國牛津大學受到年輕男士的歡迎,逐漸成為學生之間常穿的款式。從此,這種鞋款有了牛津鞋(Oxford Shoe)之名。

    alive 品味書3─放肆吧!紐約
    【不向經典致敬!秀給你不做作的當代品味】

    無樂不作的紐約,全世界最瘋狂表現「當代」精神的城市
    礦工的褲子、廢棄的工廠、晚餐的湯罐頭,甚至一隻氣球狗,
    都可以變成最有趣、最普羅的時尚與藝術,讓全世界快樂跟隨!

    「If I can make it here, I'll make it anywhere…」(如果我能在這兒成功,全世界都將是我的天下)法蘭克辛納屈的名曲「New York. New york」,一語道破紐約這個城市的魔力。
    就像旅美投手王建民曾說:「在紐約打球,心臟要夠強才行。」
    然而一旦贏了,就擁有世界。這也是紐約能匯集全球各領域頂尖菁英的原因。

    紐約,全世界販賣最多夢想、異想、玩樂與故事的城市。
    紐約的品味,不是經典,是表演。在這裡找品味,請先忘掉經典這回事。
    誰說,品味一定要高高在上?
    紐約成為品味書第三站,將告訴你相反的故事。

    談藝術》普普藝術頭號旗手,安迪?沃荷(Andy Warhol)!
    談建築》從蘇活區Loft到摩天大樓…紐約活生生就像個大型的建築博物館!
    談音樂》爵士樂不屬於任何種族或文化,而是美國帶給全世界的禮物
    談娛樂》豈能錯過百老匯,這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市場!
    談時尚》吳季剛(Jason Wu)、凱文?克萊(Calvin Klein)、雷夫?羅倫(Ralph Lauren)…都從紐約開始

    【紐約,前衛藝術的發源地】
    紐約,是個異想天開的城市。反映在藝術上,則充滿大膽和前衛感,永遠不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。許多世界知名的前衛藝術都在紐約發光發熱,成為紐約在全球都市中的身分識別。譬如,1940年代的抽象表現主義、1960年的普普藝術、1970年的塗鴉藝術等。而像是現代舞蹈的先驅:伊莎朵拉?鄧肯(Isadora Duncan)、瑪莎?葛蘭姆(Martha Graham),也都在紐約開始她們的藝術生涯。
    這樣的背景其來有自,紐約本來就是移民城市,加上第一、二次世界大戰許多從歐洲前來的避難潮裡不乏重要藝術家,如:開啟紐約達達主義的馬歇爾?杜象(Marcel Duchamp)、以「融化的時鐘」聞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?達利(Salvador Dali),給了紐約藝術圈不小刺激。50-70年代,還有許多亞洲藝術家前仆後繼前去紐約,從日本草間彌生、到被譽為台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等。
    在這裡,隨便吸一口空氣,都有自由和包容的基因。紐約藝術圈,就是這樣,沒有框架和陳見,沒有什麼不行。可以說,Impossible is nothing是最好的詮釋。

    【放肆吧!紐約X精采品味知識】
    塗鴉如何成為一種時尚藝術?SOHO及蘇活區如何影響紐約當代建築?
    紐約的伸展台服裝,在下了伸展台後,如何讓大眾願意掏錢買、再穿上街?
    你知道大都會博物館、MoMA最具特色的展覽空間及必參訪的藝術作品是哪些?
    百老匯的十大經典戲碼又是哪些?
    美國星巴克到莊園精品豆,如何讓全世界都對咖啡因上癮?
    這些答案,都藏在關於紐約的知識裡,我們將一一解開謎題。
    更多更多,盡在alive品味書3「放肆吧!紐約」。
    ?
    博物館》MoMA讓女神卡卡駐足,讓Chanel辦時尚派對?
    MoMA是全球第一個私人經營和會員制的現代藝術博物館,同時,也是最不讓人打瞌睡的。梵谷的「星夜」(The Starry Night)、安迪?沃荷的「金寶罐裝濃湯」、「賽車法拉利641」、葛拉瑟的「我愛紐約」圖示…任何人來到這裡,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藝術氛圍,並讓藝術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

    博物館》沒皇家可繼承藏品的大都會博物館,如何躋身世界四大博物館?
    比起歐陸的博物館,大都會行銷手法更大膽。大都會博物館中體積最大的一件藏品,竟是一座貨真價實的埃及神廟。同時,這裡也有範圍最完整,陳列方式最有趣的盔甲與武器收藏品。而頂樓花園在春夏的每周五六晚上,還會搖身一變成為露天空中酒吧,有時更會舉辦同志酷兒派對,大都會博物館就是這麼具有開創性格。

    爵士樂》美國給全世界最美好的禮物
    90年代知名薩克斯風手阿拉丁(Ahmad Aladeen)所說:「爵士樂不屬於任何種族或文化,而是美國帶給全世界的禮物」。這份禮物傾倒眾生。爵士樂誕生於1880-1890間的美國南方,它的迷人,來自於三個特質:失衡的節奏、即興演出、樂手的個人特質。爵士樂獨特生命力的音樂性,一直為人類製造驚喜與刺激。

    百老匯》十大經典戲碼&購票管道,非懂不可!
    法蘭克辛納屈的名曲「New York. New york」:「如果我能在此成功,我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成功」,指的就是百老匯。單單百老匯40家主要戲院,每年便有超過2萬場戲劇演出,每年湧入1,250萬人看戲。不只普通人想登上百老匯舞台圓明星夢,金鋼狼休?傑克曼、奧斯卡影帝湯姆?漢克斯等超級巨星也登上百老匯舞台,以證明演技實力。

    普普藝術》一罐康寶濃湯,讓藝術平民化
    1960年代,普普藝術(Pop Art)誕生,頭號旗手便是安迪?沃荷(Andy Warhol)。1962年,他從商業插畫家跨足純藝術創作,首幅作品便是「三十二罐康寶濃湯」。題材上,他採取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商業元素如罐頭、鈔票、明星頭像;技巧上,他顛覆畫家作畫用畫具的傳統,藉此反映商業機制下大量複製、去個人化的特質,讓藝術不再為少數人擁有。

    公藝術》逛紐約的「無牆美術館」
    甚麼是品味紐約最直接、最簡單、最實惠的方法?答案就是欣賞它的公共藝術。「公共藝術」又稱為「無牆美術館」,你可以隨時跟它互動、接觸。在中央公園、華盛頓廣場、洛克斐勒中心、林肯中心、華爾街…這些地方,你都可以停下來欣賞公共藝術。當你逛完古根漢、大都會和MoMA之後,也記得留給「無牆博物館」一點時間,好好聽聽「紐約」親口說故事。

    早午餐》紐約正宗早午餐,當推貝果!
    用水燙過,完全無油又有咬勁的貝果(Bagel),是紐約人不可或缺的早餐選擇。
    怎樣才算紐約人心中正宗的貝果?正統的紐約貝果不可以太軟,咬下去必須有清脆聲響,裡面要緊實中帶有彈性,不可太甜,傳統的吃法僅抹上一層薄薄的奶油乳酪,頂多再加上阿拉斯加燻鮭魚片。

    牛排》美國大文豪馬克.吐溫(Mark Twain):「沒有人能只吃一口牛排!」
    牛排,在美國人心中,是神聖的紅肉殿堂。在電影《穿著Prada的惡魔》中,征服女魔頭味蕾的「Smith & Wollensky」,是紐約名流最愛的超人氣牛排館,賣牛排賣到股票上市。而股神巴菲特最愛的牛排館「Gorat’s」則是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小鎮,每年都在那兒設宴款待股東們,必點的就是經過二十五天乾式熟成的丁骨牛排。

    Loft》最都會時尚感的居家型態,唯一座右銘是「不按牌理出牌」
    要了解最現代的居家空間設計,就一定要認識Loft。Loft生活形態源於紐約蘇活地區,是藝術家受不了紐約昂貴房價,往曼哈頓工廠遷移後所居住的空間。而現代Loft 空間最重要的精神,就是沒有隔間帶來的大尺度與空間解放,一覽無遺的看到臥鋪區、廚房餐廳、工作桌與居家沙發,如此反而帶來很高的自由感,讓這種居家充滿無拘束的魅力。

    建築》和天空比美的摩天大樓大本營,就在紐約
    當你站在建於1883年的布魯克林大橋,望向曼哈頓島時,櫛比鱗次的摩天大樓,建構出紐約專屬的天際線。紐約的知名摩天大樓,包含特殊三角造型的熨斗大樓、塔尖由七個放射狀拱型所組成的克萊斯勒大樓、世界上第一棟高樓層玻璃帷幕的西格拉姆大樓、帝國大廈等…它們不僅和天空比高,各年代風格的摩天大樓更像選美,讓曼哈頓的天空變得豔麗無比。

    時尚》實用,絕對是紐約時尚最鮮明的態度
    對紐約人來說,伸展台上華麗、搞怪卻不一定實穿的服飾,沒有太高價值;對紐約時裝設計師來說,當夠多的人把他們的服飾穿出門時,時尚就此成立。眾多年輕華裔設計師多半都從紐約發跡,像是服飾獲得現任美國第一夫人親睞的吳季剛(Jason Wu);24歲就拿下CFDA最佳新人獎的王大仁(Alexander Wang)等。紐約永遠有著一顆開放的心,歡迎全球新人到此闖蕩。

    牛仔褲》關於牛仔褲的十萬個為什麼
    牛仔褲,幾乎是每個人衣櫃裡的必備單品。誰想得到,淘金礦工的工作褲,居然能橫亙兩個世紀,永遠都不曾從時尚的浪頭退下。然而,牛仔褲有幾個關鍵事實,你不可不知。1. 史上第一條牛仔褲是咖啡色;2. 最老又最貴的經典牛仔褲是Levi’s的「五O一XX」;3. 最性感的牛仔褲穿法只有瑪麗蓮?夢露知道!

    帆布鞋》復古風起,人人腳上都有一顆星
    《美麗佳人》時尚總監妮娜.賈西亞(Nina Garcia)說:「在時尚女人的鞋櫃,除了躺著高跟鞋之外,還有Converse。」一句話點出了帆布鞋不只是運動鞋,更跟時尚品味有高關連。如何將帆布鞋穿搭得有型?1. 選擇黑、白或米色基本款,顏色太鮮豔反而失去質感;2. 利用經典高的配件混搭,拉高整體質感;3. 選擇質感好的襯衫、牛仔褲搭配,把袖子與褲腳捲起來。

    alive 品味書4─究極京都
    【紛擾年的純粹品味】


    京都的品味,來自一碗平凡的茶湯,
    它讓簡單也能是一種美,
    它改變了世界對美的定義。

    京都的主流價值觀,比全球足足早了六百年!
    千年古都,總讓人聯想古剎、老屋;聯想到可有可無的舊價值。千年古都京都,是台灣人最熟悉的國際城市之一,我們對它的印象也是古。但,若說京都的文化底蘊有著二十一世紀最新、最當道的文化思潮;這千年古都,幾百年前就開創了最現代的價值,你會訝異嗎?

    身為貴族文化代表、日本平安時期(七九四至一一八五年)首都的京都,崇尚中國唐宋文化,固然不乏追求精緻華麗的風氣,如瑰麗的佛像繪畫、西陣織、金碧輝煌的金閣寺等,但其真正的品
    味精髓不在絢爛的事物,而是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;從細微之事領悟人生哲理;從跟自然共存中,
    展現生活之美。

    當二十世紀初,德國包浩斯學校主張現代主義,大談幾何美學、簡潔實用,二十世紀末,蘋果電腦相關產品席捲全球,出產的iPod、iPhone和iPad,總是穿著日本時尚大師三宅一生黑色素雅高
    領衫的賈伯斯奉行簡約設計,揚棄過度裝飾的美。當今日全球暖化,資源耗竭,全世界再度省思我們與自然的關係,有機、共生、惜物價值再度被高舉,其實,這一切,對京都人來說早就習以
    為常。

    談京食》餐桌上的極致饗宴,不在求吃飽喝足,而是由簡單的食材,嚐出不平凡的滋味!
    談茶道》茶道不只是品茗而已,對現代人來說,茶道就是把事物細緻化的過程。
    談和服》日本服飾展現的美,從來就不是特立獨行的主張,而是一種經過刻意安排和控制的美。

    賞。京料理
    不光是端出有時間感的料理,京都料理,
    從用什麼器皿形狀顏色、食物擺的立不立體,
    到擺在料理旁的一朵花,
    都費心考量。
    世界美食版圖中,日本料理雖不若法國餐普及,但近年來,儼然已是一股崛起的新勢力,影響
    力與日俱增,就連人人崇拜追逐的米其林級廚師,也運用起日本料理的元素和手法。例如,日
    本料理名人小山裕久就曾經調侃同為知名大廚的好友侯布匈(Jo?l Robuchon),「我的餐廳沒有米
    其林星星又如何,你在全球擁有二十六顆星,但每一家餐廳裡都有日本醬油。」

    以樸實為美感基礎的日本料理魅力何在?關鍵是,節奏感和追求簡單的滋味。

    一頓飯的節奏感就如同一場音樂會,應有快慢,也須輕重。對於比其他料理都還重視節奏感的日
    本料理來說,完美的節奏是在適當時機,端出最符合當下環境、氣氛的料理。
    談料理的節奏,一般人往往先想到緩急,但事實上懷石料理在輕重拿捏上著墨更甚,不光是味道
    的濃淡,京都人更重視覺所帶來的輕重節奏感,就連日本人都形容京都的料理為,「用眼睛看的
    料理」。
    京都料理常把食物當作紅花,利用器皿這項綠葉,描繪出一幅既立體又自然的畫作,而且有時料
    理端上桌時,還看不到全貌。例如,一個丹漆木碗,碗蓋上嵌著金絲花紋,端上桌時,便引人入勝。當碗蓋被掀開後,三寸的朱紅色木碗,只端端正正的擺著一寸見方的蛋捲,一旁綴著幾片香菜綠葉,此外別無他物。紅、黃、綠三色,在顏色上相互映襯,加上主配角不同的佔比輕重,也是一種節奏。因此,食器在京都被重視的程度,不下於食物,就像一幅藝術品,也要有合適的畫框來陪襯。京都人絕對無法容許對的食物用錯的容器。

    京都人展現餐桌上的節奏,還有季節時序感。四季分明的京都,各種食材總是依著時序出場。
    道地的京都人只要一看到菜販攤子上放著賀茂茄子,就知道夏天來了。到京都,你一定要入境隨俗,問問他們現在甚麼當季,才能真的體驗京都的美食。

    茶の美學
    不放過任何細節、
    講究繁複規矩的日式茶道,
    為何可以流傳數百年、
    全面性的影響日本生活?
    一杯不起眼的茶湯,影響力超乎想像。

    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,作品向來以清水混泥土聞名,其餘白、清寂的風格,就來自日本傳統的茶道、茶室美學。

    不僅如此,日本上上下下,舉凡居住、飲食、陶器、繪畫、花藝等,最重要的根基,在於茶道精神。茶道,是日本審美信仰的來源。可以說,沒有茶道,就沒有今日擁有優雅品味、極簡設計的日本;當然,沒有茶道,來自於日本、迥異於歐洲講究繁複的簡單美,也就不會席捲全球。

    正統的日本茶道規矩繁複,要帶扇子、得自備懷紙和叉子、茶碗得轉來轉去等,不懂日本文化的人總是霧裡看花:為什麼喝一杯茶,要有這麼多的規範和講究?箇中道理,其實就只是一顆好好款待客人的心。

    日文「一期一會」,原來意指一生只有一次相遇的機會,後被引申為把每次的相遇都視為人生中唯一一次。這當中透露出茶道背後的精神和邏輯,因為僅只一次,所以格外珍視。創立東京美術學校的岡倉天心所寫的《茶之書》(典藏出版)描述到,「為了珍惜這一段難能可貴的緣分,為了讓主客雙方了無遺憾,茶便擔負了款待賓客的神聖使命。而透過這些盡情招待的過程,主客早已融為一體,孕生培育出現世中至高無上的幸福……。」

    日本的茶屋被稱為「數寄屋」,意指喜愛之屋,通常只是一間不起眼的獨立茅草小屋。除了這間茶屋之外,數寄屋還會有水屋(茶具準備室)、玄關,以及連接玄關和茶屋的露地(庭園小徑)。

    從玄關走到茶屋的過程就是第一道洗滌塵囂的儀式。若以直線距離計算,玄關和茶室其實近的很,但在數寄屋的空間設計上,絶對不會出現一條通往茶室的筆直小徑,玄關外通常是見不到茶屋的,而是經由左彎右拐,才能到達。《茶之書》就中提到,「露地隔絕了外界的塵囂喧嘩,為了讓人們在茶室裡能充分咀嚼、體會美的趣味與感受,藉由在露地的漫步,轉換、醞釀成另一種清新的感受與情緒。」

    經過得低頭、彎腰屈身的三呎茶室狹小入口進到茶屋後,這時會發現,茶屋獨立遺世,安靜的不像話。僅有四疊半榻榻米的茶屋,因為斜屋頂的設計,即使大白天,裡頭也充滿幽暗柔美的氣氛,一切都是那麼的素淨。心靜下來,感受力也會大增,更能體會到茶湯裡散發的自然、儉樸的力量。

    穿倒京都
    京都女性是拜金女王,
    從他們講究布料、衣服、講究衣服穿上後的儀態,
    可讓外人瞠目結舌。

    從「穿倒京都」,簡單四個字,點出京都人對於服飾衣著的講究更勝一切。換句現代話,京都女性堪稱拜金女王。追根究底,這種看重服飾的態度,除了追求美感外,更出自於嚴謹的禮數。

   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畫作「日本趣味」(La Japonaise)以妻子莫內太太為主角,不過金髮碧眼的她卻手執扇子,穿起充滿圖騰的大紅和服,哈日味濃厚。這是在十九世紀末期,和服在歐洲引起一陣流行旋風的證據之一。對當時得咬牙穿束腹內衣的歐洲女性來說,和服不僅穿來透氣舒適,繽紛的布料也具莫大吸引力。

    後來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、山本耀司等人,從日本和服出發的靈感,席捲時裝伸展台。這股哈日風潮也影響不少設計師的創作,迪奧前設計師約翰?加利亞諾(John Galliano)、比利時設計師德賴斯?范諾頓(Dries Van Noten)等人的時裝設計,都能發現傳統和服的影子。

    受到皇宮貴族嚴格禮法影響的京都人來說,穿對符合身分的服飾是重要的。譬如,穿上和服,等於將一張大名片別在身上,不用張口說話,已經透露出個人背景:已婚婦女只能穿稱為「留袖」的和服,袖子短,約五十七至六十公分;而未婚女性穿著的「振袖」和服,袖子明顯較長,最長的袖子可達一百四十公分。一般來說,不同身分和年齡的人該穿什麼和服,可都有嚴格規定。穿錯了,就失禮。這樣的邏輯下,就連該怎麼穿也講究,小到幾公分的差距都錙銖必較。譬如,未婚女性穿的振袖,未穿鞋時,正面下擺距離地面要有五公分,但換到背面下擺距離地面就只能有一到兩公分。

    因為把服飾視為禮的表現,京都人對於人的儀態之重視,也是首屈一指。最簡單一個例子,就是穿著正式服裝(無論是和服或西服),走路太快,在京都人眼中是非常沒有禮儀。動作要慢至穩陣,走路的重心要一致,身體動作不過度,平和前行……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去除心煩氣躁,因為內在氣質才更影響外在美感。

    如此細緻的堅持,從京都影響至全日本,不但顯示出日本人的嚴謹,而且對美的詮釋也有一致標準。日本服飾展現的美,從來就不是特立獨行的主張,反而像是日式庭園,是一種經過刻意安排和控制的美。

    【關於alive 品味書客座總編輯─陳瑞憲】
    ?學歷:東京設計者學院、淡江大學化學系
    ?經歷:安藤忠雄事務所、禾力設計主任設計師、陳瑞憲建築研究室、吉瑞凡國際公司建築設計總監
    ?現職:十月設計建築設計總監
    ?歷年作品: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希堂、台北市立美術館大廳、衣蝶百貨、遠企購物中心、台中德安購物中心、君品酒店、Hotel Quote、實踐大學教學與行政大樓及新圖書館、汕頭大學圖書館、誠品書店等。
    ?得獎經歷:
    2004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(香港設計中心評選,作品:高雄大遠百誠品)
    2004 台灣區最具代表性的十五位設計師之一
    1994 日本Weekly AsahiGraph選為20世紀大中華區最具影響力的五位建築師之一







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
  • 刊別:過刊


  • 級別:普遍級




  • 出版社:英屬蓋曼
  • 出刊日:2014/1/10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• 語言:中文




alive品味書限量珍藏版



arrow
arrow

    gardned213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